学习的科学法则是什么样的?

学习的科学法则是什么样的?

学习的科学法则是什么样的?插图

【一句金句】
1.分散学习:平时细水长流式的学习,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持续得比较久。虽然学得慢,但是扎实,知识需要在潜意识里消化。关键在于不断地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。
知识的价值在于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结。不论是树形结构还是网状结构,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结的。而碎片化的学习材料,材料之间基本上没有联系。

2.穿插学习:让知识碰撞,使灵感迸发。在总学习时间相等的情况下,不同领域知识的穿插交错式的学习比逐一攻克式的学习,在长期来看效果更好。

3.生成式练习,提升创造力与学习效果的利器。用填空题、问答或写作来代替选择题和判断题,提升知识的提取能力,加强记忆。相对于再认式练习。

4.对比学习,横看细节,纵观整体。

5.广度优先搜索(Breath First Search,BFS),大局观、精细化与渐进式,先概括,再具体。优点在于了解每个分支,有利于通过兴趣激发内在动机;符合由易到难、循序渐进。别的分支寻找灵感,触类旁通。
vs深度优先搜索(Depth First Search,DFS),先吃透一块,再学下一块,这种会缺乏大局观,以及啃到硬骨头容易放弃。

6.模拟练习,适应现实挑战的必要准备。

【一些收获】
碎片式学习分为时间碎片和内容碎片。
内容是碎片的,是说材料本身是不成体系的,例如微博、朋友圈、短视频、新闻简讯。
时间是碎片的,是说用零散的每次5-10分钟,去学习一个完整的,有体系的内容,例如图书、课程、纪录片、电影等。
需要强体验、强实践的内容是适合用整块的时间学习整块的内容的,例如教室听课、企业培训、工作坊、训练营等,全身心地去学习,会获得很好的效果。

穿插学习可以用来吸收不同的知识,搜寻灵感,得到跨学科的关联。还能缓解学习中的疲劳感和厌倦感。

看书先看目录,在自学某一个专业领域时,如果觉得直接读教科书太难的话,可以先读一些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,或者找些视频、音频类的课程,有个全局性的了解。不要钻牛角尖。

【一点思考】
人脑存储知识跟电脑存储文件是非常不一样的,多调取和使用一次,这个知识在你的头脑中的存储就越稳固。提取也是强化记忆的一种方式。
养成了这样利用缝隙时间学习的习惯后,你会发现一天之中是有好多个五分钟的,这些五分钟叠加起来,可能就有半小时、一小时之多,那样一天下来就能学到不少东西了。需要做出的一点儿改变就是把原来碎片时间看的碎片内容,替换成整块的内容,例如在线课程、学个软件。

穿插学习:以前在中学读书的时候,课程安排就是按照穿插的节奏来执行的,比一上午都是同一种课程效果要好很多。

生成式练习:正式考试中选择题的比重比较大,好处就是判分明确、考生作答时书写量小,考察的知识点覆盖面可以很广,减少偶然性。便于机器判分,提高批卷效率。但之所以英语学了这么多年,还是很多人能做题,但不能开口说英语,就是生成式的练习做得太少。需要检索合适的单词-考虑组合-成分搭配-语态时态-上下文,并不能只靠背单词来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。对对子就是古代对于中文的生成式联系。

对比学习:辩论中,可以通过把强者与弱者进行比较,才能去发现逻辑、修辞、语调、肢体语言上的区别和门道,进行学习。

模拟练习:在古代学徒制的模式下,学徒有机会在很小的时候就上手实践。而现代的学校教育体制,只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,模拟练习的机会很少,即使有,通常也要到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。很多有新教育理念的学校中会提倡以项目制学习,在同学合作执行项目的时候,主动去搜索学习用到的知识,考虑多方面的问题,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,知识应用和沟通能力都得到了类似实战的锻炼。美国也会通过模拟练习来训练飞行员,每次通过不同的战术来复盘,给出飞行员强反馈,使得对德军的战损比大大优化,这种模拟练习无法在真是环境中做,就更显出优势。

0

评论0

请先

没有账号? 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