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挖掘自己的负面情绪,是内容输出的一个重要渠道
在内容创作这个领域,有个亘久不变的真理:损失比获得更容易被人注意,悲伤比快乐更容易引起用户共鸣。
我自己特别喜欢看情景喜剧,尤其是那些80后年代的作品,比如说《我爱我家》、《闲人马大姐》或者《东北一家人》等等。
小时候就爱看,现在依然会时不时翻出来,随便挑一集回顾一下。因为我觉得情景喜剧的创作模式,就是在挖局一个个负面情绪,看似过程中笑点很多,但最后一定反应的是某个矛盾或者社会现象。
具体到我们自己的写作过程中,要怎么操作呢?
1、关键词法
就像梁左老师在写《我爱我家》的剧本时,直接拿来成语词典,先确定-个词,然后再根据这个词去拓展整集故事。
我自己在写东西时也是这样,先列出些负面的关键词,比如“错误”“痛苦”“郁闷”等等,然后再根据这些词语去关联我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场景和经历。
比如说,提到“错误”这个词,我就能联想到自己在做社群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试错,没有这些试错,是没办法找到新的玩法的。
这等于是先画一个圈,你再去圈里面填充内容,去联想内容,不至于天马行空地瞎捉摸,最后也没下笔。
2、交流法
当你觉得自己陷入到某种困惑中时,可以尝试找个认知能力比自己强的朋友或者老师聊一聊。
在沟通的过程中,你的问题可能被逐渐深化,最终露出本来的样子,也就是我们说的“表象”和“内核”
例如,我曾经就因为一个问题而苦恼,每天有很多人加我,但是最终变现程度却不深。一开始我以为是流量少,所以增加内容输出量,但依然没有什么改善。
后来我向一个朋友请教,他告诉我“变现不光取决于流量,还有转化率和客单价”
如果引流没啥问题,那么要不就是你的产品利润太低,要不就是大量用户都没有成交,或者成交周期太长。
其实最终是产品和内容精准度的问题。
你看,这就是一个自我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。
3、阅读法
写不出来,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,就是读的太少。
有时候,你觉得心情很不好,或者看不惯某人某事,但悲催的是,你居然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或者说句子来形容当下的感觉。
这就是典型的阅读量太低,没办法用文字的组合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和情绪。
这种情况没啥窍门,多读书,多读原著,甚至是一些诗歌,不要觉得引用经典是伪原创,其实内容产品都是组合出来的。
最后想告诉大家,内容输出一定要紧紧围绕着自己来进行,写自己的感受,自己的经历,自己的判断,自己的决策等等。
请先
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