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要读经典书籍?
修行容易遇师难,不遇明师总是闲;自作聪明空费力,盲修瞎练也徒然。
——明·憨山德清
完成一个小心愿,在韶关南华寺阅读《六祖坛经》,虽然我并不信佛,但是多年前参与了十日禅修后,把佛教更注重是佛学,尤其是引起思辨,从来没有真正的对错,就是引发自我的思考,借助外界事物来观察自己的内心。
正如开头憨山德清的这首诗,如果只是自作聪明,那么配上自我认知的束缚是很容易瞎折腾,所以需要找一些历史的智者去对话。《六祖坛经》是经过历史与文化检验的典籍,在六祖的寺庙里带着问题去看,有了这个氛围,能把心安下。
在元宇宙投资领域,其实多数的错误,就是没法安分,自己的策略拿不定,心也在左右摇摆,也就是典型的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。但从人性的角度,这个太难,所以从他同门的师兄神秀禅师提出的“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,也就是有分别心的念头再观察与清理,是常人的状态。
比如,你给自己的投资定好了策略,一些决策圈的朋友说了不同的意见,还有理有据,那么心态必然会发生变化,至于是否要改变策略,就必须要问自己那本来无一物的投资策略是否完整且有逻辑。
不去评判别人说的对错,而是一切围绕着你的情况来,学习佛学也有聪明与愚钝之人,但是都需要长时间的自我观察与机遇,并不是能够简单的抄作业。
如同六祖是樵夫出生,不懂文字,但是也能成为一代“指月之手”的大师,智慧本身不会因为一个人低位高低与学识产生区别,重要的还是靠在行动中去悟,他反对只是打坐来获得智慧,以及所谓追求“空”,而看空事物,要回归本心,去观察自己。
如同元宇宙投资,看着是按月更新知识的领域,但是本质上仍然是金融的一部分,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性,那么真正顶尖的大师智慧,经历过多次金融危机检验的理论,比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,是可以作为迁移。
如果生搬硬套,也不对,不借鉴更不对,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,具体的实践中去磨炼与反思,才有可能诞生出自己的智慧。
“修行容易遇师难,不遇明师总是闲;”学习重要的前提是跟对人,才能学对知识做对事。
所以即便贤哲们的生活年代不一样,但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智慧,是能够作为外部视角,来重新审视自己,不仅仅是投资策略,而是我们要做从哪个此岸,去哪个彼岸。
如果想要碰到那顿悟的时刻,那么推荐你回顾经典,阅读历史贤哲的书籍。
请先
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