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从别人那得到的经验≠自己的经验?
与小飞在复盘自己的投资决策陷入的误区,常常就是自己说是想好策略,一听别人都这么说,所以也就改了方法,最终引起知行不合一。
可是别人的经验=自己的经验吗?
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,给出了一个经验公式:经验=经验的结果+经验的过程
打个比方,菜谱我们都可以买到,或者在视频平台里学,但是看的再多,都不如自己实际去体验一把。换成元宇宙领域里,4年前后,反复都在磨炼的问题,就是利润回撤,或者套牢了。
从宏观看,这几乎是必然,从阿里、腾讯到苹果,市值缩水必然伴随着管理者、股东、投资者资产的缩水,如果金融领域里,这些机构与大户基本不存在空仓的状态,那么其实我们元宇宙领域利润回撤,资产缩水也是一个必然的事情。
但是,从微观看,人在乎的是自己的资产不能被套牢;可人的投资决策来自于周边,朋友、社群,从人性角度看急流勇退的止盈,这是个人的决策与经验。
可公开说出来一般也不会这么说,不论是劝人止盈,还是劝人止损,只要行情后面继续涨,那么是很容易背上阻挡别人赚钱的心理负担。
所以,公开说出来的事情,必然是比较安全,不会引起太多争议的事情。所以这个时候,别人的经验,如果没有实践过,也没有了解对方在市场中真正操作的方式,因为行情瞬息万变,也会影响实际的决策。
最终,听多数人的意见,和少数人商量,自己做决定,这才是经验的结果+过程。人性是只想着要那个结果,而不想要过程。这如同想要成为老司机,却去考过驾照,就想凭借老司机的经验之谈就能开好,开车大家都知道不能这么做,但是投资领域却可能因为在路上,在社群里听到一个财富密码就立刻冲。
这也是我自己不足的地方,如果我的原则会因为别人几句话而改变,要么就是原则本身有漏洞,要么就是我并没有真正的搞懂自己要什么。
总结,经验=经验的结果+经验的过程,我们固然要找不同的朋友学,交流,但是更需要清楚对方的经验和我有什么差别,他的过程我能否复制,或者实践起来难度如何,是否适合自己。
适合参考的结果,也体验过实际的过程,仍然还得最终自己以投资模型的方式,来自己做决定。
因为所有项目投资的前提是,你分析且搞懂自己的能力圈与认知圈的边界,先做擅长且搞懂的事情。
请先
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