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认知觉醒》读后感分享
这本书就像一本改造指南,几乎含概了所有我们需要的重要能力,想要完善这些能力就要提升对它们的认知。在周围的圈子无法给你有效反馈的时候,读书真的是最好的选择,它就像一位智者,会证实你的想法,也会给你新的启发。
原来我们有3个大脑:本能脑、情绪脑和理智脑,光是听到这些概念,我就已经开始解离,更加客观的看待我自己这个复杂的生物。我们不用对抗本能,那是已经存在的,很多时候都没必要太过苛责自己,只需要找到跟它们相处的模式,减少内耗,不断完善就好了。
3个脑就像3个性格不同的小朋友,经常会因为意见不和而闹崩。每次我在学习和刷手机之间决择,都要耗费极大的能量,最终可能还是会败给手机,为自己的不自律而烦躁,一烦躁的结果可能就是今天的任务不了了之了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延迟满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,以前还真是小看了自我沟通的力量。你可以尝试和另外两个脑打个商量:我不是不玩,我过一会再玩。马上心里的抵触就会减弱很多。有时我们的内在就像个小宝宝,有牌气,爱撒娇,作为主人就要多多关心爱护,顺毛捋,这样才能合作愉快。如果平时多多觉察,或许已经发现大脑的一些小习惯,通常在早上起床后的一段时间,有意志力去做任何艰难的任务,但过了那个时间段就会退缩了,这就是一天中最纯净的注意力,可以放上最有挑战性的任务,一旦你完成了一个有挑战的任务,就会开始正向循环,越来越高效,反之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娱乐,那再想回到最佳状态就难了。
关于学习,以前我对番茄钟计时没有那么细政的感受,只当它是个鼓励人的工具,现在想想为什么工作25分钟要休息5分钟?做一件事25分钟好像正正好是快要分心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,而休息5分钟正是保持后劲的关键,如果已经疲劳分神还在硬撑,不仅人累,效率低,还影响后面的工作,所以主动休息真的是个很明智的选择,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。
学习中只有不停地得到反馈,主动愿意去学才能更好的坚持。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能力为标准,在舒适区和困难区的中间地带拉伸区活动,不至于简单的无趣也不至于难得想放弃,刚好跳一跳能够到,更容易专注,获得成就感。
学习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的触点并改变,不要直接把别人的框架照单全收,用新知链接旧知,就像织一张知识体系的大网,只有转化了的才是自己的东西。我现在终于不再执着于把书里所有的好东西都记住了,一定要从第一页开始看到最后一页才叫完整,一定要疏理框架画导图,费时费力,效果也不尽如人意,只需要抓住触点,然后深度链接,去思考去输出去改变,这才是有效学习。
身心合一的学习,力量不可小觑,我现在努力尽量一个时间段专注做一件事,但这个太难了,总觉得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太亏了,贪心和急于求成的一面显露无疑。小学的时候,周末回家都要开着电视,玩电脑游戏,看着好像干了很多事,殊不知这样的生命质量已经降低了,吃饭就只吃饭,运动就只运动,这样的境界已经很高了。
不得不说禅修的人,真的就像是人生开了外挂,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之前的问题,也许已经不是问题了。情绪力也是很重要的能力,一个人能不能多维度的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,还是用狭窄的视角看世界,永远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如果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假设自己是个局外人,假设把时间拨到十年后,痛苦会不会分摊一些。厉害的人总能看到更多维度,也更平和包容,这不单是心理安慰,更是自我调节的能力,这样才能走的更远。
善用玩游戏的心态去突破难以坚持下去的事情。小时候有一次爬山,一抬头非常非常远,我就在心里跟自己说话,“就走完前面一块台阶… 再走完前面一块台阶..”不知不觉回头
再看,已经走了好远好远,当天下小雨,台阶又陡又没扶手,我还穿了高帮帆布鞋,下山比上山更危险,我还是用了同样的办法,只走好当下的-个台阶。其实就是专注在自己的身心,没有被情绪和想象带偏。如果当下有很困难的工作,也可以跟自己玩一个追逐游戏。
我成长最快的时候,就是开始写日记,其实和作者说的反思日记差不多,记录自己的思考,觉察自己的情绪,行为。写,真的有很大的魔力,不仅可以减轻大脑负担,有些无解的问题写着写着就通了,让自己快速迭代,这个习惯我会继续保持。
最后书里给了一套成长成本最低的“人生五件套”一一早冥读写跑。找到正确的方式坚持下去,到了拐点就会有大突破。书里引用的4点起床,把全天分成三段,第一个8小时用来完成一天的工作,第二个8小时就可以为未来铺垫,第三个8小时用来休息,确实很让人心动。
“运动+学习”的模式可以让大脑变得越来越灵活,先让自己运动一会,保持有点气喘的状态,再结合一些复杂运动,比如瑜伽、舞蹈、太极。有氧运动+复杂运动坚持28天=变聪明。我尝试过一次运动完后学习,思路清晰,整个过程很顺利,所以让身体跟认知一起进步吧。
很多时候迟迟不行动,就是因为想的还不够清楚,提高自己的认知,让自己更清晰,行动就会充满笃定,专注也就自然而然,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清晰,再不断清晰的过程
请先
!